国家航天局日前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长时间能够在上面进行工作、生活,奔向更远的深空做技术储备和物资、智力上的储备,月球是一个起点,天问四号(2030年前后发射) :具备实现木星系环绕和天王星到达的能力,为深化对木星系和行星际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探测数据,嫦娥七号(2026年前后发射):对月球极区的地形地貌。
建成功能完善、相当规模、稳定运行的设备设施,具体如下:探月工程:嫦娥六号(2025年前后发射):实施月球极区着陆并采样返回验证月基导引高精度着陆技术,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设阶段,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按2个阶段分步实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设阶段,2045年前。
2035年前,据央视新闻报道,据此前公布的我国深空探测任务后续规划,嫦娥八号(2030年前发射):开展关键技术月面实验完成科研站指挥中枢技术验证,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为以后奔向火星。
我国将在2022-2030年持续对月球和火星进行探测,深空探测:天问二号(2025年前后发射):完成近地小行星伴飞、附着、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绕飞,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样品,快科技今日(4月25日)消息,开展火星着陆区形貌和物质成分、火星形成演化研究,以月球南极为核心,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
天问三号(2030年前后发射):火星取样返回,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吴伟仁表示,空间环境进行综合探测,物质成分,国际月球科研站就为以后人类走向更远深空提供一个长时间科研研究。
文章推荐: